碳酸锂只有几万块钱一吨,还做什么纳电啊。去年还在湖南一家纳电池公司上班的董伟,如今已经跳槽去了一家销售充电桩的企业。
但在去年初的时候,董伟还坚定地认为纳电池的产业化将拉开大幕,其所在公司的管理层高瞻远瞩,将带领他们一起站上新能源领域的又一个时代风口。
从表面上看,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有着诸多优势,比如资源丰富、成本更低、不易受限于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波动等。
他记得当时在公司每周的例会上,公司技术团队都会反复强调钠电池的低温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展望它在储能市场和低速电动车市场的广阔前景。
彼时,纳电池产业也成了最热赛道,各家上市公司蜂拥而至,或是官宣纳电池产能项目投资规划,或是强调自身拥有纳电池技术储备,行业专家、券商机构也都高喊纳电池产业化元年。
但市场的热情退去得比想象中更快,董伟发现,随着碳酸锂价格从高峰跌落至几万元一吨,原本一度充满希望的钠电池市场前景迅速变得黯淡起来。而且,钠电池在电池最关键的性能指标mdash;mdash;能量密度上,也远远逊色于它试图替代的锂电池。
规模和技术成熟度,这两者都是钠电池与锂电池之间的差距所在。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告诉记者。
纳电池的优势都是在理论层面的优势,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还需要时间。华南一家头部电池厂商的研发专家周双军亦向记者如是表示。
曾经火爆
钠电池之所以会一度成为电池领域的大热赛道,原因离不开曾经疯狂飙涨的碳酸锂价格。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60万元/吨大关,业内哗然,持续高烧的碳酸锂价格让下游电动车厂商苦不堪言。
对比来看,碳酸钠的价格则长期保持在5000元/吨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在理论上,钠电池可以依托更为廉价的原材料,实现更低的制造成本。正因为如此,在碳酸锂价格高企时,钠电池被认为是一条可以突破锂电池成本瓶颈的技术路径。
钠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资源比较丰富,在地壳中,钠的含量是锂的几十倍。周双军告诉记者。
另外,相比锂电池在寒冷环境中容易掉链子,钠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要稳定得多。董伟向记者解释称,钠离子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在电池的电极之间穿梭,不会像锂电池那样容易卡壳。对于需要在北方冬天工作的设备来说,钠电池更有优势。
安全性则是钠电池的另一个卖点。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在充电过度或短路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发生热失控。对此,董伟解释说:锂电池在过度充电或短路时,内部的锂离子会快速运动,产生大量热量,温度过高时很容易引发问题。而钠离子相对温和,在类似情况下,反应不会那么剧烈,热量累积也比较慢。
这种差异源于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比锂离子,钠离子的反应活性较低,不容易在电池内部引发剧烈的放热反应。此外,钠电池采用的一些正极材料,例如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其结构稳定性更强,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不容易因电压波动而发生结构崩塌。这使得钠电池在极端条件下,比如过充、短路或高温环境中,更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发生事故的风险。
于是,在各种优势的加持下,结合2022年至2023年间尚属高昂的锂电成本,券商机构与部分行业内公司开始大力鼓吹钠电池。
比如,东吴证券在2022年9月发表研报称: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给产业链带来压力,从而企业寻求新材料体系进行突破,钠电池因为天然的成本优势而成为首选,大规模量产后成本有望降低至0.5元/wh,相较于10万/吨碳酸锂下的磷酸铁锂电池仍具成本优势。同时碳酸钠对应的国内供给充足,供应链更为安全。
该份研报同时称:2023年为钠电产业化元年,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实现大批量量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h,我们预计2025年钠电池全球需求超100GWh。
2022年10月,宁德时代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正在被遗忘?
但很快,纳电池似乎就被市场遗忘了。
10月10日,知名电池板块上市蔚蓝锂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目前钠电池价格相较锂电池不具备成本优势,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度中国钠电池实际出货量仅0.7GWH。公司对钠电池进行了技术研发后,目前没有进行量产。
蔚蓝锂芯所提的相关数据,来自2024年6月电池市场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根据EVTank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仅为0.7GWh,远低于之前预测的3GWh。
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产业化发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理论成本优势尚未体现出来,钠离子电池的平均价格仍在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等竞品之上。EVTank在白皮书中分析称。
成也价格,败也价格,因碳酸锂高价而被持续关注的纳电池赛道,随着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的崩塌,也随之失去了市场关注度。
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10月11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下跌1500元,均价报7.60万元/吨。而在9月份,电池级碳酸锂的期货价格曾多次跌破7万元/吨的关口。
我们也做过一些测算,如果碳酸锂的价格低于10万元/吨,钠电池基本上就很难应用了。墨柯说。
原因在于,钠电池在电池最关键的性能指标mdash;mdash;能量密度上,远远逊色于它试图替代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的情况下,钠电池储存的能量要比锂电池少得多。对电动车而言,能量密度直接关系到续航里程,而对于储能系统,则关系到单位体积内的储能容量和效率。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概在100一150Wh/kg之间,而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160一200Wh/kg,三元锂电池甚至超过250Wh/kg。一位电池行业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正是这种差距,使得钠电池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尴尬的处境:即便成本上稍占优势,但因单位能量所需体积更大,实际应用中的运输、安装和占地成本也随之增加。
此外,钠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突破,这使得它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完全替代锂电池,尤其是在对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要求更高的乘用车市场。
钠电池更像是一个有补充作用的产品,而非能直接取代锂电池的技术。湖南一家钠电池企业的研发人员向记者坦言。
正因如此,当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的高点回落时,钠电池的所谓性价比优势便迅速减弱,再加上技术进展不如预期,企业和资本对钠电池的热情开始迅速降温,部分曾高调宣布钠电池项目的企业,已经悄然将重心转回到锂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更具市场前景的技术上。
如果碳酸锂价格在10万到20万元/吨之间,钠电池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比如耐低温和快充场景,会有一定的应用。此外,它在电动自行车这样的两轮车市场中也可能找到一些机会。如果碳酸锂价格超过20万元/吨,那么钠电池就可能规模化应用,甚至替代部分锂电池市场。墨柯告诉记者。
周双军亦如是强调:之前碳酸锂价格高达50多万元/吨,而现在只有几万元/吨,锂电池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但钠电池因为市场规模小,成本难以下降,这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如果碳酸锂价格像前两年一样高,钠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会比现在快很多。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锂电便宜,所以纳电没市场,纳电没市场,就没法规模化,越不规模化,就越没有希望降低成本。董伟如是称。
等待窗口期
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示,市场对于纳电池的定位本身就存在误解。
钠电池和锂电池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钠电池更可能在某些场景下替代部分铅酸电池,比如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现在大多数仍然使用铅酸电池。比起铅酸电池,钠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不差,低温性能也更好。在谈及如何看待纳电池是锂电池替代者这一话题时,周双军就如是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钠电池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颠覆锂电池的地位。相反,钠电池更像是市场中的补位者,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弥补锂电池的不足,而非全面取代。
现有的锂电池虽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未来在某些细分市场可能会逐渐让位于其他技术,钠电池未来还是能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墨柯说。
首先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就是我们常说的lsquo;小电驴rsquo;,可以用钠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其次是大型储能市场,包括工商业储能;最后是一些A00级电动汽车或者三轮车。这些场景都可能率先使用钠电池。在周双军看来,这是纳电池率先落地的三大场景。
记者亦注意到,在这些场景中,确实已经有不少落地案例。比如,2023年3月17日,雅迪控股与华宇新能源联合发布了极钠1号钠离子电池系统,并推出了搭载该系统的雅迪极钠S9电动两轮车;2024年9月,雅迪控股进一步推出了飞越FN5 Lite畅行版电动两轮车,配备48V24Ah的钠电池系统,支持换电功能,续航里程约为80公里。
再比如,2024年5月,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mdash;mdash;广西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正式建成投运,该项目总容量超过100MWh;同月,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别的钠电池储能项目mdash;mdash;湖北大唐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也建成投运,投产规模达到50MW/100MWh;2024年6月,广州发展集团在湖北洪湖市亦开工建设了一座100MW/200MWh的钠离子储能示范项目。
在电动汽车方面,2023年12月28日,孚能科技配套的钠电池车型mdash;mdash;江铃易至EV3正式下线。这款A00级小型电动车续航里程为251公里,搭载的钠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20deg;C的放电容量保持率超过91%。
新能源领域知名研究机构起点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钠电池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为1.5GWh,预计下半年放量,全年出货量将超过6GWh。
虽然已经开始落地小规模的应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纳电池能否真正成为产业风口,仍系于锂电池的成本如何。
墨柯告诉记者,目前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为未来碳酸锂周期的变化提前做准备。
我接触到的一些钠电池和钠电材料企业,他们很清楚钠电市场的发展与价格密切相关,他们认为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准备阶段,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他们的策略是在今年和明年做好准备工作,一旦碳酸锂价格上涨,钠电市场迎来发展机会时,他们能够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墨柯说。